翻页   夜间
墨兮文学 > 节目组失联,荒岛直播逆转人设 > 第143章 匿名的理由和新歌选择
 
第143章 匿名的理由和新歌选择

在网上论战的时候,苏哲刚和外援团们写完《送别》的编曲。

这是苏哲从业以来,面对的最大挑战——

之前的歌曲照抄就行,苏哲做的唯一改动,就是在《像我》里改了4个字,只是为了更加贴合他的经历,更加虐粉,并非为了作品质量。

但《送别》不一样,如果直接照抄,连编曲都没有,不符合现代音乐的形式。

甚至《送别》的原曲《梦见家和母亲》在米国都没有太大名气了,旋律也称不上特别强。

只能说,李叔同太牛逼,以一己之力成就了《送别》的地位。

苏哲想要尽量提高旋律和编曲的水平,不求配得上《送别》的歌词,只求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经典的魅力。

“还是有些匠气啊。”苏哲看着最后的成品,无奈地感叹道,“配不上歌词啊。”

外援团们纷纷夸赞:

“苏老师,已经非常好了!只不过歌词太突出。”

“对,已经很棒了。”

苏哲不是完美主义者,还是决定录歌上传,但他结束闭关,刚刷了一下微博,就看到发现了相关舆论。

“哎?咋莫名其妙成艺术圈的希望了?”他有点懵。

苏哲只能从头补,看到马潜的“大作”后,也不由露出极其震撼的表情。

再看系统——

【彻底拆穿马潜人设:诗人】

【抽取奖励:马术(顶级)】

上马杀敌,下马写诗,倒也浪漫。

但苏哲总感觉这种舆论不太好,容易得罪人——

得罪马潜无所谓,俗话说先撩者贱,对方先惹自己,纯熟活该!

更不用怕他,如果他有很大的势力和能力,也就不会窝在小圈子里自嗨了。

但苏哲被当做枪,嘲讽整个艺术圈?

再牛逼的人,也经不住这种捧杀啊!

苏哲担忧反噬,立即联系了严喜玲。

严喜玲人脉广大,联系到文学报刊的记者,对苏哲进行了一次网络专访——

记者:“你对网络上的言论怎么看?”

苏哲:“感谢大家的厚爱,但诚惶诚恐,我只是兢兢业业地写歌罢了,不敢说音乐圈希望,更别说艺术圈了。”

记者:“你认为自己和其他国内其他诗人比,谁更厉害?”

苏哲立即精神起来,不抄这句话简直愧为穿越者:

“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,但伱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。”

记者一愣,没挑事儿成功,不甘心地追问:

“那你怎么评价马潜?”

苏哲沉默了,忍不住看向镜头,咧嘴一笑。

视频放在网上后,这一笑立即引得大家爆笑:

【哈哈哈,苏哲也是无话可说。】

【再高的情商,也无法憋住笑。】

【行了,大家别捧杀了,苏哲情商这么高,别再给他招黑了。】

【苏哲真的太清醒了,毕竟曾经受过伤,现在无论多火,都不会飘。】

【情商太高了!“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,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”可以当做名人名言抄在作文里了!】

一次小小的风波过去了,苏哲也获得了小小的奖励:

【高情商(82%)】

然后他就立马将《送别》上传了,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。

上传音乐之后,外援团们纷纷打着哈欠,告辞离开。

摄影师们也关掉摄像机,离开了。

苏哲却没有走,看着系统,暗自琢磨——

【民谣之王(31%)】

他在取得这个人设后,又发表了一些王炸民谣,百分比却没有丝毫动静。

虽然他不在乎这个奖励带来的奖励(箭法),但人设本身就代表了荣誉。

一旦到100%,完成固化,他靠这个名头就能进华夏音乐史!

但看来想称王,光靠发歌还不够啊。

就像他在荒岛上展现了强大的生存和战斗能力,在【圈内第一猛男】的百分比上依旧只有91%,后来甚至慢慢下降到80%左右了,这就是没固化的缺点。

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为何?王、第一、最佳这种前缀,没那么简单。

“除了发歌,还需要什么?”

苏哲暗自琢磨着:

作品数量,奖项,专辑经典程度,还有……

传奇故事?

比如体育界迈克尔有流感之战,音乐界迈克尔有演唱会粉丝晕倒。

苏哲慢慢考虑着,又想起陆毅文的挑衅来,他虽然在无事生非,但也代表了某些黑子的想法——

苏哲的民谣全靠上综艺节目宣传,本身水平并不高!不比地下音乐人好。

所以他才模模糊糊地产生了匿名发歌的想法,如今想通了,为了进一步打造传奇故事,必须想一个合适的理由。

他琢磨了一会儿,干脆在录音棚里皱着眉头,口中喃喃自语:

“会不会有一天,我也也像马潜一样,一直被包裹在鲜花和掌声之中,失去了自知之明?会不会当我写出平庸之作后,却被粉丝们狂吹,就自认为是最伟大的作品呢?”

有前世经典作品在,他肯定不会飘,飘了也不会影响作品质量。

但总不能直接说“老子就要匿名发歌,还能火,气死同行”吧?

他这番“私底下”的感慨,没有任何人听见,只有冷冰冰的录音棚设备,和头顶上的监控摄像头在见证着。

在监控摄像头下,苏哲逐渐下定了决心:

“试一试吧,匿名发表一首新歌,重新体验一个独立音乐人在没有粉丝、没有营销的情况下,艰难起步的处境。”

“这样,只要看到它惨淡的数据,我就知道,自己不配飘!世界上还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被埋没着,只是没我幸运罢了。”

他坐在桌子旁,拿出一个本子,在草稿上改改画画,终于写下了三个字——

《南山南》!

这是一首评价十分两极化的民谣:

喜欢的人称它是才情与旋律天赋完美融汇的民谣,是最出圈的民谣典范,是传唱度极高的最佳民谣单曲;

讨厌的人说它娇柔造作,不知所谓,甚至在鄙视民谣小白时会说出“滚去听马頔”的言论。

苏哲没有这么极端。

如果让他来评价,他觉得《南山南》是一首好歌,但歌词确实有堆砌词藻、华而不实的嫌疑。

如果说好的民谣能够抒发歌者和听众心中的感情,那《南山南》几乎全靠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吸引人。

这没有可诟病之处,是否深入内心,从来不是评价歌曲的唯一标准;而音乐之美与文字之美,也向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。

但既没有故事也没有感情,《南山南》在苏哲心里,就是一首披着民谣外衣的流行歌。

以他现在民谣之王的名头,又不缺传唱度高的歌曲,原本并不想抄这首歌。

但既然匿名发表,《南山南》便成为了最佳选择。

苏哲下定决心后,在录音棚里,一个人孤独地录制着各种乐器的音轨,准备好后,站在了录音棚里。

之前抽到的改变声音有用了。

只见他故意压低了声线,如同气泡音一般,使得声带的震动更加细碎,产生了迷人的颗粒感。

录制完成后,他又自己完成了混音和后期、母带制作等工作。

一直熬到快天亮,他才将这些琐碎的工作全部做完,心中暗道:

“幸好我抽到了几乎全套的录音棚技能,才能独自完成录制。但以后还是让别人赚这份钱吧,太累了。”

赚钱如果不花,一切都亲力亲为,还有什么用?

而且能养活自己的音乐人不多了,还是给他们留口饭吃吧。

等他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后,就在各大音乐平台新建了一个小号,琢磨了一会儿,取名——

养老院诗人。

既是自嘲,又有一点骄傲。

他上传《南山南》后,伸了伸懒腰,走出录音棚,正好看到朝阳初升,光芒万丈。

他被晃得一时有些眩晕,伸手挡在额头上。

这时,摄影师上班了,立即打开摄像头,记录下这一幕,吃惊地问:

“苏老师,你来这么早?”

苏哲只是笑笑:

“帮我请半天假,下午再录。困死了,补觉去!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